facebook 小歷史

對台灣網友來說,對Facebook最初的印象,是所有在美國讀書的朋友都在玩Facebook。因為
Facebook本來是美國大學生的網路通訊錄,使用者需提供真實在學資訊才能註冊,自2004年創立後,瞬間成為全美大學生的交流平台。2006年,Facebook對外開放註冊,向全球網友招手。它建立於真實個人資訊的特色,反而成為尋找失散朋友的好幫手。   
這回應了Facebook創辦人
佐克伯(Mark Zuckerburg)當初再三強調的網站精神:Facebook不是網路交友工具,而是讓真實的人際關係延展到網路上。Facebook的長處在於從網海中,找到現實生活中本來就認識的人。   首先,Facebook提供朋友搜尋器。使用者註冊Facebook帳號時,必須提供生日及性別,背景資料中也可以選擇性註明所在地點、高中、大學、研究所及工作經驗,Facebook便能立刻搜尋註明相同背景資料的人,提供作為加入朋友名單的參考。更簡單的方法是,Facebook能直接搜尋email通訊錄和即時通訊聯絡人中,有加入Facebook的名單。這更保證了未來假若認識的人加入Facebook,也能立刻找到你。   Facebook還能交互比對朋友的朋友名單,假如你和某位用戶有共同的Facebook朋友,網站就會將之列為「你可能認識的人」名單,讓用戶得以拓展交友圈。因為這些方便的工具,讓Facebook使用者建立社交圈的時間比其他網站來得短,也更容易增加朋友名單。另外,Facebook應用程式的種類與增生速度,在社交網站中也是數一數二。用戶每天加入新遊戲,或是從朋友分享中看到最近的熱門遊戲,加入的遊戲越多,Facebook上能從事的活動也越多,這讓Facebook上形成了特殊的社交模式,也就是透過不斷更新的遊戲保持互動。朋友名單中即使有不熟悉的人,也可以此保持聯絡,不一定要直接寒暄。尋親機制加上社交遊戲,Facebook時刻提供驚喜,讓你就算久久上站一次,也絕不會孤單無聊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